*网易财经智库原创文章转载需经授权。本文不构成投资决策。
姚洋(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博雅特聘教授)
60s要点速读:
1、高考考的是你的智商,既然是考智商,怎么考都是一样的。你把题出得很难,最后还是那些人上大学,你把题出的稍微容易一点,还是那些人上北大清华。浪费性学习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就是经济学家所说的无谓损失。
2、无谓损失就是你损失掉了,没任何人得到。我们的孩子学到深夜两点,从10点到2点,这4个小时的学习就是无谓损失,没任何结果,实际上他学与不学,和最后能考上什么样的大学,其实没太大关系。
3、我们应该把教育的目标定在让每个孩子都能发挥自己的潜力,成为一个完整的人、自由的人、能掌握自己命运的人,而不是被刷题所束缚,这才是我们应该培养的目标。
正文:
我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内容有四个方面。第一,《职业教育法》的新内容;第二,现在教育的现状和产业的需求;第三,中国现在需要什么样的中等教育;最后,我关于义务教育的一些看法。
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自2022年5月1日起施行,这是职业教育法制定近26年来的首次修订。新的《职业教育法》有什么新的内容呢?
第一个新的内容是第3条: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 这和1996年职教法的表述是不一样的,旧版的《职业教育法》里第12条,实施以初中后为重点的不同阶段的教育分流。旧版的职教法明确提出来,初中之后是需要分流的,有一些人上普通的高中,有一些人就要上职业高中。当然分流不只是在高中阶段,也可以在高等教育阶段。新版的《职业教育法》把“分流”两个字去掉了,只说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同等重要。新版的职教法既没有说高中阶段不用分流,也没有说要分流。所以我的理解就是高中阶段不一定要分流,这是个非常重要的变化。现在是一种强制分流的体系,基本每个城市规定50对50,或者60对40的分流,就是60%的人上普高,40%的人上职高,是非常确定的硬性要求。这就要求你定一个分数线,分数线以上的上普高,分数线以下的上职高,这是家长普遍焦虑的重要的原因。
第二个新的内容是第53条,职业高中或所有的职业学校,和普通的学校有同等的升学机会。实际上这一点我们已经实施了,普通高中当然可以上本科,也可以上专科。你如果上了普通高中之后,你是比上职业高中要好一些,你的路更宽一些,你上不了本科还可以上专科(含高职)。但是按照以前实施的政策,上职高之后想再上本科,是有名额限制的,比如说一个省只有4%-5%的比例划给了职业高中来考本科,其他的职业高中的毕业生是不能上本科的,他只能上职业大学。现在把这个界限给打破了,无论普中还是职高,都允许去参加高考,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变化。
如果是这样,我们预计职业高中的教学内容会有一定的变化,甚至说会有很大的变化。因为我们都知道,家长还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上本科。家长有这样的要求,至少那些比较好的职业高中就会提供这样的课程,会加强文化课教育。我们都知道,现在职业高中对于文化课的要求非常低,今后职业高中对文化课的要求可能会提高。
第三个新的内容是第15条,高职教育由专科、本科及以上层次的教育组成。以前高职院校指的就是专科,现在高职也可以办本科及以上层次,那就意味着职业教育甚至也可以办研究生教育,这和以前非常不一样。
教育部几年前有一个规划,要把1200所本科院校进行归类,一半的本科院校要变成技术类大学。按照我们现在对职业教育的理解,技术类大学就是职业教育。以后培养技术类人才或者高级产业工人的这些学校就有可能纳入高等职业教育的范畴。
这是新的《职业教育法》和旧的《职业教育法》之间的三点差别,其中的关键点还是第一条,就是取消职业高中和普通高中之间的差别。因为这是立法,立法都是原则性的,所以不会说得很明确。这就给我们很大的想象空间,我们下一步发展高中教育,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之间的关系到底是什么样的?这是值得我们去好好探讨的。立法还是第一步,它只是开了一扇门,开了门之后你走进去,你怎么来设计高中阶段孩子们的教育,我觉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所以我们今天接着来讨论高中阶段教育的安排,甚至初等教育还有中等教育的安排,我觉得仍然非常有意义。
现在的教育现状是什么样的呢?根据北大的调研数据,城市地区的平均教育水平仍没有达到12年,农村地区平均而言没有达到9年,也就是说,在农村地区还有很多孩子没有完成初中教育。但高等教育已经进入普及阶段,高等教育的初入学率已经达到55%,基本以一年提高将近1个百分点的速度在增长。高等教育初入学率就是本科和专科加起来的学生人数,除以18岁到22岁的人口,这个比例是55%。2020年高考招生的人数除以18岁人口的比例已经达到70%了。如果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到2030年极有可能达到80%。如果有70%-80%的孩子都能上大学或者大专,高等教育就已经进入了普及阶段,发达国家基本上也就是这样的水平。
可是我们也看到了,有很多孩子连初中都没有上完,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在城市地区还有很多孩子高中也没有上完。事实就是一旦上了高中,基本上意味着你能上大学。在普通高中百分之八九十的孩子都能上大学,在一线城市只要你愿意,基本上你都能上大学。你上不了本科,你还能上个大专。职业高中75%的毕业生要升学,他要么上本科,要么上专科。所以我们看到高中教育大体上而言是一种升学教育,这不仅包括普高,而且包括职高。职高已经不再是以就业为导向了,而是以升学为导向。有人会说很多职高生也能就业,做厨师、做理发师的,没错,像这种叫做手艺人,如果他的职高比较好,他是可以直接就业的。这是北大教育学院教育财政研究所做的全国性的调查,数据还是相当准确的。这是我们需要记住的,就是职业高中的主要目的也是升学。
事实上,好多高职院校和三本大学招生已经出现困难了,据了解,在很多高职院校,但凡你能稍微过得去,报考基本上都能入学。我们去这些职高了解情况,问那些孩子们,你们职高毕业之后想干什么?几乎100%都说要升学。事实上升学对他们来说难度很小。很多三本的本科其实招生也开始出现困难,这都说明中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普及阶段了。现在造成的结果就是竞争下移到了初中毕业阶段,就是中考阶段。这是我们教育大体的情况。
从产业需求方面来说,中国的产业分成几大类呢?我们先看制造业,中国的制造业就业占比就开始下降,整个工业就业占比也在下降,这是一个正常的过程,每一个正常发展的国家都要经历这样的过程。在工业化阶段,工业就业、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比例都要上升。中国制造业上升的顶点是2010年,2010年以后就开始下降。中国现在整个制造业就业人员占到全部就业人员的比例只有15%,分母是用的全部劳动力——7亿,既包括城市的劳动力也包括农村的劳动力,用这个基数来算只占15%,当然如果用非农就业来算比例会高一些。当然我们以15%的制造业就业创造了28%的增加值,所以制造业劳动占比比较高。这是一个规律性的东西,就是制造业就业比例是下降的,这是一个大前提。
制造业就业又可以分成高端的工人和低端的工人,高端的工人都需要有大专文凭。什么叫高端的工人呢?就是你会开数控车床,会编程。显然职高是做不了的,只有大专生才能做了。所以我到很多很好的企业去看,我询问了一下,他们的工人绝大多数都是大专毕业的,这是必需的。低端的工人是流水线上的工人,流水线上的工人根本就不需要职高教育,他在流水线上,他就像一个螺丝钉一样,产品到了他手里,他可能就钉一个钉子,然后下一道工序。培训几个星期,甚至一个星期他就可以上岗了,很简单的工作,不需要高中生,初中生就可以,甚至小学,灵光一点你教教他也都会。我想起我老家江西省新干县,过去十年经济大发展,从沿海地区返乡创业的这些人带来了两个产业——箱包产业和灯具产业,他们带动了全县老百姓的就业。我的侄子、侄媳妇都去了工厂里就业,很多都是初中水平,甚至小学文化水平,去流水线上可以做。这实际上是不需要所谓的高中的职业培训的。
第二个大的部门就是服务业,一般的服务业根本不需要多少培训,比如说饭店的服务员需要职高吗?我估计是不需要的,有三个月的在岗培训,完全可以上岗。只有那些所谓的需要手艺的,才需要比较系统的严格的培训。我们也看了一些中等技校,他们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车工、铣工,有一定的动手能力的是需要的。还有我刚才说的厨师、理发师,这些需要职业培训。但绝大多数的行业培训一下,边干边学,熟能生巧就可以了。
中国现在还发展出来一大类服务业,叫产业辅助性服务业,就是服务于制造业的这些服务业。这个服务业实际上是工资水平比较高的,而且规模越来越大,很大程度上就是我们所说的码农。在码农比较集中的地方,你放眼望过去全是小格子,这是新型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这些高级的码农恐怕大专毕业都不行,必须要本科毕业,甚至研究生毕业才能做得来,职业高中教育根本就不行。
最后一类服务业就是金融、地产、教育等,学历要求就更高了,没有大专以上的教育根本就进不去。甚至好一点的金融部门,没有硕士文凭都很难进去。
中国的产业在升级,对劳动力的要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一定要放眼未来至少10年、15年。15年之后,2035年,按照我们政府的规划是要全面实现现代化的。如果一个国家不能普及中等教育,就是高中教育,你很难说实现了全面的现代化。我后面要谈到,我的建议是我们应该普及高中教育,要把高中教育变成义务教育的一部分。具体怎么去做,我等会儿再说。
以上是教育的现状,产业需求现状。有了这个做铺垫,我重点讲一下我们现在需要什么样的中等教育。现在流行的观点是,教育从幼儿园开始就应该是选拔的,这就是为什么家长从孩子上幼儿园,甚至还没上幼儿园就开始焦虑,能上什么样的幼儿园,上完幼儿园之后能上什么样的小学,上完小学能上什么样的初中。尽管我们知道初中都是排号的,但是我们也知道这背后是有一些花样的,有一些办法可以上好的初中。孩子上完好的初中之后,家长又焦虑,孩子能不能上好的高中。
我们读小学初中的那个年代,直到我们高考前,没有多少压力,高考最后三个月,老师才停课复习。我们不也成才了吗?高考最后考的是智商。我在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管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我们要招研究生,我们就在那里争论,到底是招免试的学生好,还是招考进来的学生好?有些老师就说我们应该招免试的学生,免试的学生基础比较牢靠。有些老师说你得给社会上的孩子们留一些机会,让他考进来。我就让一个学生去看了一下,十几年我们硕士生的情况。看完之后发现考试进来和免试推荐进来的学生没有任何差别。差别在哪里呢?第一,母亲的教育水平影响很大。我对此非常吃惊。硕士研究生成绩好与坏,他出去工作之后好与坏,和他母亲的教育水平有很大关系。还有一个是和他本科的学校有关系,是不是属于前五的学校,这是决定性的。所以我说高考就考你的智商,既然是考智商,怎么考都是一样的。你把题出得很难,最后还是那些人上大学,你把题出的稍微容易一点,还是那些人上北大清华。浪费性学习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就是我们经济学家所说的无谓损失。什么叫无谓损失?我们在市场里如果做生意做赔了,对你来说是赔了,但对整个社会来说没有任何变化,因为你赔的就是别人赚的,不存在无谓损失。无谓损失就是你损失掉了,没任何人得到。我们的孩子学到深夜两点,从10点到2点,这4个小时的学习就是无谓损失,没任何结果,实际上他学与不学,和最后能考上什么样的大学,其实没太大关系。
中等教育应该以什么为理念呢?我觉得有两方面的因素必须考虑。第一,教育要干什么?特别是中等教育、小学教育和幼儿园教育。我们应该回归教育的本源,培养完整的人。教育是让孩子成为一个完善的人、高尚的人、有远大理想的人,不是蝇营狗苟的人,不是为刷题所束缚的人,这才是我们应该培养的目标。
我们应该让每个孩子都能发挥自己的潜力,成为一个完整的人、成为一个自由的人、能够掌握自己命运的人。
第二方面,我们还要考虑教育的平等问题。中央已经提出来了共同富裕的概念,共同富裕在今天推出来,我觉得有它的历史的必然性。
现在的城乡教育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你在城市里,特别是在一线城市里,你见到每个人都是本科毕业,研究生毕业。到广大的农村地区去看一下,平均教育水平还没达到9年。
我们看大学教育,好的大学,包括我读书和现在工作的北大,在我读书的时候我那个班里35个人,三分之一的人来自贫困家庭,今天我上300人的大课的时候我总要问同学们,你们哪位同学的双亲都是农民?大概只有两三个同学举手。不仅如此,北大的学费25年没涨过,我1997年回国,北大的学费是5000块钱一年,今天仍然5000块钱。但是你看看三本大学的学费,有些高到8万块钱一年。谁在上这些三本,谁在上这些专科?绝大多数是农村的孩子。
我们也用北大的数据做过研究。一旦一个孩子上了职业高中,他的职业就被锁定了,锁定在低回报的行业里,而且是低回报行业里的低回报工种里,一生都不可能变化。他们出来的收入和普高出来的收入,差距是永恒的。
由于强制性的分流,造成了家庭的选择下移。就是一个家庭,特别是农村的家庭在这个孩子要初中毕业的时候,他已经在考虑这个孩子未来的发展。如果他的成绩不好,他只能上职高。最后他的最好的出路去上一个高职,就这么一条路。另外一条路是什么呢?初中毕业就去就业,我们知道现在初中毕业去就业,稍微培训培训,一个月赚3000块钱还是容易的。我知道我那些侄子侄媳妇们,他们在流水线上工作,四五千一个月还是能挣到的。你可以去算,高中到高职六年的时间,这六年平均下来每个月4000块钱总是有的,六年下来30万。然后你还要算他去读书的成本,上高中、上高职平均下来怎么一年都得两万块钱,我都是往少了说,又是12万。所以里外里一个农户家庭送一个孩子去上职高,他要损失40多万。那他的理性选择是别上职高了,高职的收入也没那么高,你就初中毕业工作吧。我想我们的教育设计还要考虑一个公平的问题。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职业从事者,没有必要分职业教育、非职业教育,我们都是劳动者,五一劳动奖章还给林毅夫老师,他也是劳动者。所以所谓的职业教育、非职业教育,我觉得是没有必要的。所以我们这次把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拉平,我觉得是对的。
上了职高的这些孩子没有文化课基础,文化课的重要性不是今天就能看到的,是他一生才能看到的。一个孩子他不上高中,他的好多经典语文课就没学到,他就不懂得基本的物理世界是怎么运作的,他也没上政治经济学,他不知道这个社会是怎么运作的。
我们每个人如果你上过高中,高中阶段都是值得回忆的,其中很重要的就是那些老师们。我庆幸,我上高一的时候遇到了一个极其好的语文老师,不仅他在课堂上讲那些语文,我们听着心潮澎湃,而且他带我们骑自行车去郊游,带着我们上华山,现在回忆起来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因为高中阶段是我们每一个人形成自己世界观的时候,但凡有一个好一点的老师点拨一下,你这一生受益。
最后,我要谈一下我自己认为最好的改革方案。
最好的改革方案是十年一贯制,从小学到高中的义务教育。为什么要十年制呢?因为我看到这12年有两年都浪费掉了,中考一年浪费掉了,刷题。高考一年浪费掉了,刷题。我们那一代人就是十年,不照样成才了吗?
具体而言,6岁不要上学,上学前班,我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他6岁学的东西,反正我全忘光了。还有我每天走三里地读小学,这是唯一的记忆,其他都忘光了,没记住。6岁的孩子上小学一年级有点早,应该先上学前班适应一下。然后小学5年,中学5年,不分初高中,小学一年级到五年级,中学一年级到五年级,这样我们的孩子17岁就毕业了,还提前一年。好大学你说这还不够,你和一些高中联合起来办预科,还有一年预科,北大预科、清华预科、人大预科,没问题。这样他18岁就毕业了。然后17岁之后再分流,这样孩子完成了高中教育,心智也比较成熟了,家长也认了,说我的孩子努力过了,他考不上北大清华我认了。这样高中生的出口是什么?本科或者专科,专科里包括高职,或者他高职也不想上了,还可以去上中专或者技校。你还可以说我什么也不想,就业去也可以。有些人他没上过大学,也做得很好。
当然这是个理想的改革方案。在过渡时期,新的《职业教育法》出来之后至少要做两点。
第一,取消强制分流。不能再实现五五或者六四分流了。取消之后家长和孩子自己选,你想读普高可以去读,想读职高也可以去读,有的考的分数高的不想读普高,想读个职高算了,那也可以,先把这个打通了。
第二,给予地方自主权,让各个省自己去选择要不要分流、怎么分流,或者怎么去办高中。你也可以去试验,说我就不分流了,但是我每个学校都要求孩子们要有一些劳动技能的训练,当然这个劳动技能是广泛的,编程,自己做点模型都可以,这都是动手能力。你说我想到车间里学一个车工,学一个铣工,也可以,我们现在是有这个条件的。不一定是每个学校都有,但至少你一个县或者一个区里,有几个职业教育的中心,让孩子们去那里做一些训练。就像过去50年代课后都去少年宫,少年宫里学舞蹈、学唱歌、学技能,这是才能我们的理想世界,让我们的孩子充分地发挥自己的特长,最后他走哪条路是他自己的选择,根本没有什么所谓的职业教育这一说,大家都是劳动者。
(整理自姚洋于2022年5月13日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朗润·格政论坛上的发言,主题为【《职业教育法》修订与教育改革的挑战】,未经本人审定。)
网易财经智库(微信公号:wyyjj163) 出品
网易财经智库是网易新闻打造的财经专业智库,整合网易财经原创多媒体矩阵,依托于上百位国内外顶尖经济学家的智慧成果,针对经济学热点话题,进行理性、客观的分析解读,打造有态度的前沿财经智库。欢迎来稿(投稿邮箱:cehuazu2016@163.com)。
Copyright © 2008-2020 【启盈配资】广东天雄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粤ICP备18158468号-1 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