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疫情,冬去春来,随着春节烟火气的回归,市场预期开始普遍复苏。
此前,居民为了应对来自收入和资产价格的不确定性,选择增加储蓄、降低债务和支出水平。那居民收入将何时改善?政策将如何倾斜?很多人鼓吹的“印钱、烧钱、发钱”是否合理?
在房市、疫情松绑,潜在消费动能恢复,在政策的超预期助力下,A股开始迎来反弹行情。“火热行情”是否可以持续?“6000点不是梦,1万点刚起步”的想法是否可取?
此外,近些年房市的相关政策是否抑制了中国的经济增幅?“房地产是最大灰犀牛”是否可靠?中国企业家的创新性如何?随着经济转型的全国大势,经济增长乏力的东北出路在哪里?
一切的经济问题,都将在此获得答案。
央行印钱财政给老百姓发钱为什么不可取?
直接给老百姓发钱你支不支持?
“现在有很多人鼓吹中央银行印钞票,然后国家财政给大家发钱。”
在全球经济承压的大环境下,鼓动给百姓直接发现金的声音在互联网上不绝于耳,诸如:
“发现金能够拉动消费,进而实现经济管理或者经济引擎启动方式的转变”;
“建议国家直接发现金,给中低收入群体每人2000元;或者发电子消费券,甚至以三到五年为期,每个月都发”。
但“直接发钱”,真得能解决问题吗?
“直接发钱”在经济学中有一个对应概念,即“直升机撒钱”,最早由经济学家弗里德曼在其著作《最佳货币量》中提出:如果经济面临需求不足,政府应该直接多印美元并通过直升机撒钱。人们会捡起纸币并消费,名义GDP将增长,同时也会抬高通货膨胀和实际产出。
凤凰网《财经连环话》发现,历史上大规模的宽松货币政策,必然伴随着大规模的债务扩张。同时,“直升机撒钱”的信贷无序扩张行为会扭曲市场的价格信号,只会增大系统性的金融风险。
由凤凰网财经与东北证券联合发起的“展望2023-后疫情时代春暖花开——2023(首届)长白山高峰论坛”中,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就表示,“钱给了我那是债务,不可能白给,现在又有很多人鼓吹是不是国家财政,中央银行印钞票,然后给大家,这个不可取。钱不白给那就是债,债就有成本、有负担,如果没有收益,人们肯定是不愿意要的。”
此外,“直升机撒钱”本身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这将意味着政府通过举债低成本运作,却将偿债问题留给后人解决,又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分配不均导致的居民消费能力相对于过剩产能不足的问题。
甚至由于富人可以通过廉价信贷将增发货币拿到手,然后购买风险资产,而普通人缺乏投资手段,只能坐等货币贬值,从而制造出更大的贫富分化。
最后,“直接发钱”也很难做到有效的资源配置,所谓的给“中低收入群体”发钱在实际人群界定上存在许多技术困难,组织成本过高,且容易在管理和实施中产生大量寻租空间。
想要真正修复居民消费水平,关键还是在于对于居民收入水平的提振,恢复居民收入水平的增长基础,提高预期。
东北缘何衰落?
东北,代表着中国最早的现代工业大规模聚集模式。
2000年以后,以东北为首的老工业基地的衰落开始引起社会的大量关注,与之类似的“全球四十度现象”开始被大量引用,美国的铁锈区、以德国为中心的欧洲大陆中西部工业带均在自然资源枯竭后,城市生命开始不断衰竭。
但凤凰网《财经连环话》发现,东北并非在新世纪便“一蹶不振”,2003年东北振兴战略,《若干意见》确定的社会保障试点、增值税转型、豁免企业历史欠税、国有企业政策性破产、中央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厂办大集体改革等各项政策。装备制造业、资源型城市转型、就业民生和社会保障等历史上积累的结构性矛盾暂时缓解,形成东北城市十年的经济高速增长。
凤凰网《财经连环话》根据公开数据整理发现,十年东北三十四座城市的经济增长率,普遍高于全国。
大规模的结构转换中,东北由于空间条件没有优势、交通条件不充分支持低成本、本地市场条件规模集聚效应和创新条件网络节点不够,难以适应新时代的转型。
本土产业缺乏竞争优势、缺乏现代的产业集群、人口规模不够,诸多问题的共同叠加下,使东北十年高速增长之后,出现了新一轮的衰退。
对此,深圳市原副市长唐杰认为,东北进入巨大市场区的成本,是比其他区域的成本要高的。华南和华东之间的交流非常密切,两个市场网络越建越发达,华东本身看长江三角洲,就构成一个巨大的市场。
唐杰以深圳为例,(得益于)改革开放和它的地理位置,“深圳是一个面向全球市场的区位,所以深圳可以凭借劳动密集型且低成本的优势,快速的挤入全球市场。然后深圳从低成本、低水平、三来一补一步步走向创新。”
而东北现在实际上的问题是要从一个偏小的市场,离主市场区华东、华南主市场区远,也缺少相关配套的产业,进入一个大的市场,成本显然要高,“你要想做的事,别人正在努力去做,你成本比别人高,你的竞争优势就会失去了。”
为什么A股不要有“6000点不是梦 1万点刚起步”的想法
2022年,全球疫情持续反复,俄乌局势不断升级,A股市场一片惨淡,基金经理排队道歉。
2023年,随着房市、疫情松绑,潜在消费动能恢复,在政策的超预期助力下,A股开始迎来反弹行情。
2023年的首个交易日,中国A股成功取得“开门红”,主要股指悉数上涨。
2023年2月1日,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正式启动,开启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新局面,A股市场化程度将进一步提升。
但预期抢跑推动市场反弹后,股市能否保持坚挺?
对此,东北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付鹏在凤凰网财经与东北证券联合发起的“2023(首届)长白山高峰论坛”中表示,金融市场在去年的11月份到前两天为止,都处在超级预期乐观中间,但“今年债券收益率市场能够回到完全没有影响的,不可能。”
付鹏认为,中国的资本市场目前仍是一个强预期,但弱现实的情况。
未来,全球和中国宏观政策走向到底如何?“投资不过山海关”的难题又当如何解决?在由凤凰网财经与东北证券联合发起的“展望2023-后疫情时代春暖花开——2023(首届)长白山高峰论坛”,还有无数专家汇聚、多方思维碰撞、为海内外探讨经济全球化和中国改革开放提供重要交流。
数据显示,本届论坛共有9个话题登上微博热搜,多个话题登上头条、知乎热榜榜首,全网总阅读超25亿。
未来,凤凰网财经将联合更多机构、组织、企业,发挥我们强大的破圈传播能力,与政商学界嘉宾一起,通过创新的资源整合,继续为地方、为产业、为企业、为用户连接价值、提供价值、创造价值,放大价值。
Copyright © 2008-2020 【启盈配资】广东天雄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粤ICP备18158468号-1 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