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上杭县矿产公司隔壁一家豪华酒店,几位青年边喝茶边聊着天,其中一青年说:
“最近县里准备成立矿业总公司,矿产公司格局太小,你们想想取什么名称比较好?”
几番讨论后,其中一人说:紫金山矿业有点土,不然用上杭紫金矿业总公司?
青年呷了一口茶,当即应道:“紫金矿业好!”
就这样,【紫金矿业】的名字自此确定。
青年之所以将紫金定为公司名称,缘于大学毕业之后,在紫金山地质勘探的十年,他与紫金结下了深厚的“不了情”。
而他,就是挂帅紫金山金矿开发项目的陈景河。
此后,紫金矿业在陈景河带领下,在掘金路上一路狂飙。
2024年开春,黄金价格一路飙升,足金首饰价格甚至突破700元/克的大关。
坐拥国内黄金储备量最高的紫金矿业,股价随之高潮迭起,最高涨幅40%,总市值达到4300亿以上。
已成为紫金矿业董事长的陈景河,稳坐中国黄金业王座。
陈景河是客家人,1957年出生于福建永定,父亲是小学老师,母亲在家务农,全家7口人,全靠父亲一人工资养活。
由于家境窘迫,陈景河只能边干农活边读书,成绩却始终在学校名列前茅。
国家恢复高考第一年,他仅复习了20多天,就顺利通过高考,并且报考了极为冷门的福州大学地质专业。
之所以选择这个专业,当时陈景河的想法很简单,毕业后有份稳定的工作。
大学毕业后,陈景河如愿被分配到福建地矿局的闽西地质大队。
刚报道,他就被派遣跟随上杭县地质分队,前往紫金山找矿。
此后,他与地质队每天早出晚归,还要把采集到的矿石标本背下山。
后来为了方便工作,他们干脆把铺盖搬到了海拔800米的寺庙里,顶着酷暑严寒奔波于找矿路上。
功夫不负有心人。
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努力,地质队克服重重困难,发现紫金山具有特大型铜矿,和中小型金矿,铜储量至少100万吨以上。
紫金山有特大型铜矿的消息,如插上了翅膀,瞬间传遍上杭县上下。
然而没过多久,这个消息就烟消云散。
原来,经国家工业部门专家评估,紫金山黄金总量少,有把握的储量只有5.45吨左右,而且矿石品位低。
依照当时的开采的技术条件,1吨矿石至少要含有5克以上的黄金,才具有开采价值。
然而紫金山的金矿,大部分矿石品位都低于1克/吨。
特别是矿山处于1138米的高山上,投资大、开采难度也大,且当时采金矿政策没有对地方放开,提炼出来的金子,统一低价回收,效益微乎其微。
因此,紫金山一度成为专家眼中不具备开采价值的“鸡肋”金矿。
但陈景河并没有怯步于专家的权威,因为没有人比他更了解紫金山。
通过查阅大量资料,他分析紫金山存在“上金下铜”的矿化垂直分带,储量远远不止估算的5.45吨。
压缩成本后,紫金山完全具备开发潜力。
正如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所说:
高级别的文明体,从来都是在异常困难而非异常优越的环境中降生的,挑战越大,刺激越强。
如果说十年前,陈景河报考地质专业,只为拥有一份稳定工作,经过十年紫金山的金矿勘探,他与紫金则结下了“此生不了情”。
1992年,为了以示决心,陈景河决定打破铁饭碗,离开奋斗十年的地质队,放弃省地勘部门正科级位子,“逆向流动”申请调到上杭矿产公司,开发紫金山金矿。
当时,上杭矿产公司只有76人,固定资产42.9万元,流动资金3.8万元,贷款却高达237万元,承担的利息总额达到18.83万元,大量利润被沉重的债务吞噬。
没有任何企业经营经验的陈景河,面临着“一穷二白”的起步阶段。专业人做专业事,就是要在短时间里找到突破口。
然而,作为空降兵的陈景河初到公司,只是个不受待见的光杆司令,他在台上讲话,台下员工开小会声音比他还大。
他在会上立目标:1993年做到黄金年产提升到30千克,1994年要冲击年产黄金100千克的目标!
30千克黄金,接近前一年的4倍,员工纷纷私下议论说他吹牛。
志向高远的陈景河,又怎会在意这些闲言碎语?干就完了!
根据紫金山矿石品位低、氧化程度高、有一定的含泥量、粗粒金的特点,陈景河采用堆浸工艺,开创了南方多雨坡地成功生产的先例。
之后,他又因地制宜,在堆浸工艺上,进行创新,把重选、堆浸、炭浆三者结合成复合工艺。
通过重选回收粗粒金,再利用洗泥提升堆浸透气性,最后把含金的泥水进行炭浆,增加回收率,选矿回收率比原先提高14%,经济价值可达十亿元。
通过技术创新,陈景河用合适的技术,最低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矿石现金成本降到了20元/吨,即便含金量低至1克/吨都有不小的利润。
在此期间,陈景河不忘来回在省里与上杭县奔波,跑立项。
1993年,上杭紫金山金矿被正式批准成立。
也就在当年,国内黄金市场放开,金价与国际接轨,黄金价格翻了一番,平均售价达到89.93元/克,上杭紫金矿业全年利润实现63.4万元。
陈景河来上杭矿产公司第一年就打了个翻身仗,曾一度怀疑他吹牛的职工,都喜滋滋地说他是福星。
紫金山金矿一期建设完成时,公司也正式更名为紫金矿业。
1994年,黄金收购价格达到102.12元/克,紫金矿业进行的一期技改也顺利完成,年产黄金达到96.43千克,实现利润286万元。
紫金矿业挟着初战告捷之势,开始了扩张之路。
为了加快紫金山铜矿的开发,有关部门在缺乏资金,以及技术上无法突破铜矿含砷高的问题前提下,决定对外引资。
由澳大利亚与英国联合初创不久的兴盛公司,抢占了先机。
当时铜价低迷,铜矿开发投入大、回报慢,几乎无利可图,获取紫金山的金矿开发权,才是兴盛公司的最终目的。
兴盛作为合资公司,投资1200万美元分2个阶段注入,取代紫金矿业开发。
依据合资公司开发方案:原本紫金山全部开采完成后,可获利润59亿元,而依合资公司的开发方案,中方损失将高达40多亿元人民币。
这份合资开采条款苛刻,但他们给当时每个月拿3000元工资的陈景河,开出的条件却很诱人:
陈景河继续担任新公司总经理,年薪30万元,加上奖金与分红,一年可挣上百万。
在合资公司高管看来,紫金山铜金矿已是唾手可得,开业当天不惜耗费上百万元举办庆典。
然而对于陈景河来说,外资方给他开出再丰厚的条件,远远比不上他对紫金山的深厚感情。
陪伴紫金山15个年头里,铜金矿的开采都经他参与,他怎会甘心看到上杭的金山,国家的宝藏落入外资公司手里。
外资参股可以,但想吃掉紫金山,免谈!
紫金矿业艰苦创业、自主创新,采用堆浸、炭浆工艺,短短三年时间,建成矿石处理量从10万吨达到70万吨的黄金矿山。
如今紫金矿业已取得了巨大的成绩,陈景河的终极目标,是要把紫金矿业做成中国最大的金矿,最终实现矿业报国,进军全球。
面对强大的外来竞争对手,陈景河并没有被吓到,他要的是紫金矿业独立自主开发权。
在打响紫金山保卫战,完成年产1吨黄金的生产目标,力争跨入全国重点产金矿山行列。
合资公司因金铜价格连续下跌,自乱阵脚,经过数年折腾,黯然离开了紫金山这块伤心地。
最终,紫金山凭借自身实力,全面打赢了这场保卫战。
对于那些敢于挑战困难,拥有高逆商的勇者来说,成功就在脚下。
1997年开始,连续四年,国际金价大跌,同时其它有色金属价格同样低迷。
面临矿业寒冬,紫金矿业却逆势发展,享受大规模露采,低成本提金,带来的高额回报。
紫金矿业完成股份制改造后,具备了向全国扩张的条件。
陈景河再次逆流而战,在行业高潮时以地勘增储、扩大产能为主,行业低迷时则以并购重大资源和在产矿山为主。
在他看来,企业不发展就是最大的风险,走出去风险确实很大,但要把企业做大做强,紫金矿业就必须走这条充满风险和挑战的道路!
紫金矿业在国内外通过收购、兼并、投标、参股、控股等多种方式,不断加大对黄金和以及其它资源的占有,实现飞速发展,2003年如期在香港上市。
三年后,紫金矿业的高黄金储备量及生产量,已成为国内第三大矿产铜储备和生产企业。
转眼,紫金矿业已成立十周年,在高速发展中积累下来的一些隐患,在多年不遇的暴雨和台风侵袭下爆发。
紫金矿业先后发生“7·3”汀江污水外泄事故,和信宜紫金“9·21”溃坝事故,铺天盖地的舆论把紫金矿业批得一无是处。
陈景河把这一天确定为企业环境安全日,并在事发地树立警示碑。
经过两年的努力,紫金山矿区按要求完成了61项整改内容,整改总投资8.3亿元,建成了日处理矿量4.5万吨、阴极铜产能达2万~3万吨的国内最大的铜矿湿法厂。
两起事故,最终成为了紫金矿业脱胎换骨的磨刀石,紫金矿业也已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并脱颖而出,从一家国有小矿企起家,历经30载成为一个全球矿业巨头。
与此同时,紫金矿业也给股东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增值,最为高光的是“福建首富”陈发树和“厦门首富”柯希平的诞生。
而陈景河几次放弃舒适的事业和生活,回到紫金山,冒着巨大风险与外资争夺矿权,每次都需要超凡的胆识与眼界。
这些历程无不充满了艰难险阻,历尽艰苦卓绝,“虽九死其犹未悔”,闯出了一条中国矿业前所未有的全球化道路。
遗憾的是,即便陈景河已有如此成就,如今常为世人所议论的,反倒是他的私人感情生活。
2020年,已然63岁的陈景河与38岁的模特妻子钱冰完婚,这对老夫少妻之间25岁的年龄差,在当时惹来议论纷纷。
无论如何,二人结婚之时都已是单身状态,即便年龄相差不小,却也并没什么道德和法理上的不妥之处,不应当承受流言蜚语。
每个人的人生道路选择,都有各自的道理,身为局外人的我们,无需更无权指摘品评。
犹记得这场婚礼上,年轻漂亮的钱冰曾公开表态“真爱能突破年龄界限”,至于二人究竟能否坚持践行当初的诺言,岁月自会给世界交代答案。
本文作者:红云
责任编辑:老路
Copyright © 2008-2020 【启盈配资】广东天雄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粤ICP备18158468号-1 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