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新春之际,中国基金报邀请多家券商资管、外资基金的投资总监或知名基金经理展望新的一年投资前景和趋势,供广大基民和股民参考。
中信证券资管张晓亮 :继续保持乐观心态去投资
回顾2022年,A股港股以及海外很多股市都出现了大幅回调。事后理解相对是容易的,俄乌战争、能源危机、通胀与加息、中国新冠疫情、经济增速下行、成长股杀估值等等,这些都是股市下跌的原因。解释容易,预测难。这里面大部分负面冲击,我们也没有预料到,因此产品净值在2022年前十个月也经历了一波下跌。11、12月,这些负面因素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A股、港股整体略有回升,产品净值也有所回升。经济增长有周期,通胀起伏也有周期;宏观政策有周期、产业政策也有周期、行业景气有周期,估值波动也有周期。经历过2022年之后,我们对周期更加敬畏。
站在2023年初,这些负面因素,少数还在延续,大多数正在淡去。俄乌战争在继续,能源价格持续回落、全球通胀在回落,美国加息接近尾声,中国开始了疫后的常态化生活,中国经济增速有望回升,A股与港股估值都跌到一个较低的水平。综合这些变化,2023年初,大家普遍开始乐观起来,市场近期的反弹在反映这种预期。去年11月份以来,我们在投资上一直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未来半年,我们大概率也还是继续保持乐观的心态去投资。
预测只是预测,变化是永恒的。2023年还会有很多不可预知的变化影响到股市,可能有惊喜,但也不排除有许多惊吓。对于投资者而言,年度预测固然重要,如何应对变化才更重要。心有定见,遇变不慌。定见不是对自己年度预测的坚持,而是坚持对市场长期特征的一些理解。新春之季,分享几点理解及建议如下:
第一,股票市场的投资者,难以逃避波动性,要善于利用波动性。过去十来年,社保基金是国内运作最成功的专业投资机构之一。以社保基金为代表的专业机构投资,往往通过再平衡机制,在股票产品跌幅较大时追加股票投资,在股票产品涨幅较大时赎回部分股票产品,从而利用市场的波动实现了更高收益。也有一些基金投资者,通过定投等方式,一定程度上是在利用市场的波动性,获取更高的收益,这些方式都值得借鉴。
第二,万物皆有周期,股票市场有周期,投资经理也有周期。敬畏周期的力量,不要在市场繁荣时过于亢奋,也不要在市场低迷时过于恐慌,保持着均值回归的常识心态。不要被明星基金经理的光芒蒙蔽双眼,也不要在产品净值低谷期轻易失去信心。
第三,对中国股市长期保持信心。上证指数现在还在3100点左右徘徊,比20年前大约只涨了一倍,很多人对市场缺乏长期信心。过去中国经济增长快,但中国股市中大盘指数的长期回报率不高。简单理解至少有这几点原因:一,原来指数成份股传统行业较多,传统行业的公司分红回购比例比较低以及行业成长前景减弱,估值持续下跌;二,一批最有成长性的大公司没有在A股上市,美国股市前些年的持续上涨部分源于一些头部互联网、科技巨头的持续成长,而中国的头部互联网公司一直没有在A股上市;三,股市在功能定位上更强调融资功能,每年的IPO融资、定增融资与产业资本减持都保持在较大规模,相对而言,股市稳定的长线增量资金相对较少。
2022年以来,我们观察到了一些变化:一,现在中大盘指数的成份股中,消费、生物医药、高端制造等行业合计占比已经超过了金融、地产、石油石化等传统行业的合计占比,中大盘指数越来越能体现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潜力;二,以中海油、中石化、中移动、中电信、中神华等央企为代表,正在改善投资者关系,提高分红或回购注销比例。国资监管部门也在引导国企重视ROE、重视投资者关系。如果未来有越来越多的国企提高分红比例或回购注销比例,对中大盘指数估值稳定甚至提升有巨大帮助。以苹果公司为代表的一批美股公司,长期以来,分红加回购注销占净利润的比例接近100%,这是公司成长性有所减弱但能长期保持估值稳定的重要原因;三,中国的个人养老金制度已经启动运行,短期规模有限,长期潜力巨大。全球个人养老金规模超过20万亿美元,50%以上投资在股市里,是全球股市最重要的长线资金来源。展望未来10年,中国个人养老金规模也可能会积累到几万亿,成为中国股市稳定的长线资金来源。
第四,对基金的专业化投资保持信心。普通投资者时间有限,投资能力也有限,选择通过公募或私募基金参与股市,但同样遇到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困境。特别是当下,公众对基金行业整体的信任感不强。实际上,就公募基金行业整体而言,专业化投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万得普通股票型基金指数自2004年1月1日创立,截至2023年1月6日,累计上涨12.5倍,远远超过各类股票指数的涨幅。对于普通投资者,无论是从投资体验还是风险收益而言,买基金相较买股票似乎都更胜一筹。当然,买基金也要认真选基金。选基金是一门学问,简言之,选择规范运作口碑良好的资管机构,深刻理解基金经理的投资理念,观察其长期投资实践。选择了信赖的产品,坚持长期布局,在波动中适度再平衡增强收益。
以上几点理解与建议,希望能够帮助投资者们在新的一年更好地应对市场莫测之变化。顺祝新春吉详如意、万事顺遂!
写于2023年1月7日
数据来源:Wind,数据区间2004年1月1日-2023年1月6日。万得普通股票型基金指数代码为885000.WI。
【风险提示】本材料不构成资产管理人与投资者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确定依据。本材料中所有策略与观点仅作参考之用,所载资料的来源及观点的出处皆被中信证券认为可靠,但中信证券不保证其准确性或完整性。本材料中的信息、意见等并未考虑到获取本材料人员的具体投资目的、财务状况以及特定需求,均仅供参考之用,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和咨询建议。除法律或规则规定必须承担的责任外,中信证券和/或其关联人员不对因使用本策略或观点而引致的损失负任何责任。禁止第三方机构单独摘引、截取或以其他不恰当方式转播。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张晓亮先生,现任中信证券资产管理业务董事总经理、投委会成员、权益投资部和大集合投资部负责人、中信证券卓越成长两年持有期混合型集合计划投资经理。中国人民大学管理学学士,北京大学经济学硕士,金融证券从业年限14年。2006年7月-2008年5月,在中国三星经济研究院从事IT、家电等行业研究;2008年5月-2010年3月,在渤海证券研究所从事TMT行业研究;2010年3月加入中信证券资产管理业务,历任研究员、投资助理、投资经理。2019年荣获中国基金报评选的英华奖“五年期权益类资管最佳投资主办”和“三年期权益类资管最佳投资主办”,2020年荣获中国基金报评选的英华奖“五年期权益类资管最佳投资主办”。
天风证券资产管理总经理助理冯烜:重整旗鼓振河山
刚刚翻篇的2022年艰难坎坷,令投资者难以忘怀。从俄乌战争到上海疫情,黑天鹅频现;高通胀的背景下,美联储大幅加息贯穿始终;国内则一直受困于疫情,此起彼伏的疫情及清零持续影响着供需两端,这又加重了房地产下行、放大了压力;同时,中国在芯片等高科技领域遭受了更严格的技术限制。由于种种困难,从生产者到消费者都出现了广泛的明显的信心不足。过去一年中国的经济增长远低于年初设定的目标。A股市场也大幅调整,主要指数的全年跌幅分布在19.5%至31.4%,电子、半导体等估值较高投资拥挤的板块大幅下跌。
欲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在充满挑战的环境下,天风资管权益业务秉承扎实研究稳健投资的理念,贯彻投资的纪律性,较好地控制住了系统性风险。同时,在严格遵从投资框架的前提下,权益团队把握了从深度价值到GARP的多样化的结构性机会。年度业绩总体优良,运作稳健。整体来看,我们正在践行长期绝对收益投资之路,也正在以多个抓手有效提升投研体系及风控体系,从而为提升投资能力形成保障。
残雪暗随冰笋滴,新春偷向柳梢归。展望未来,2023年的基本面组合明显改善。首先,估值层面市场相对安全,系统性风险比较可控。当前市场主要指数的估值均处于过去5年估值区间的50%分位以下,权重指数的估值多在低位的10%-30%分位区间,热门成长赛道的估值也已降至合理区间。其次,美联储加息在进入尾声,中国资本市场资金流出的压力有望减轻。然后,最重要的,国内的宏观展望边际向上。二十大之后,相关政策都在优化。政府对优质房企推出了一揽子纾困政策、房地产需求端的政策也明显放松。防疫政策从清零到优化再转变为更加现实的自我防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则明确提出了提振信心、保护民营经济、追求经济增长的大方向,之后的财政货币及行业政策都将为总目标服务,这有利于2023年的风险缓释与经济增长。在第一波感染高峰退去之后,国内经济有望复苏。由于出口回落、房地产走出底部仍需时间、以及疫情的较长期存在,我们预计上半年的增长可能相对平淡,但下半年的回升当比较明显。
我们更有信心的大格局是,中国的经济社会正在逐步走出为时三年的疫情痛苦,同时也开始作别过去两年高位下行叠加紧缩政策导致的房地产市场严重衰退。尽管增长的脚步可能较慢,但复苏之路却有望延续至2024年。需求拉动的通胀在可见未来基本不具备形成条件。相对较长的温和增长及有限通胀的前景有利于股票市场。
风物长宜放眼量。在理性乐观的同时,我们也始终在关注风险及挑战,同时将在投资过程中保持有力的风险控制。中短期方面,虽然感染高峰会过去,但疫情难以消失,它还会不时影响我们的经济社会生产生活,这仍然是灰犀牛。中长期方面,过去三年的困难损坏了企业、居民、及地方政府的资产负债表,高债务环境下资负表受损后的恢复往往费时费力、难以一蹴而就。此外,中美关系、俄乌战争长期化等也是我们关注的风险方向、不能掉以轻心。
新春佳节,万象更新。国内宏观经济及股票市场2023年有望重整旗鼓振河山。我们认为指数有在震荡中温和抬升的机会,但不宜寄予过高期望,理由是复苏强度可能有限,同时还存在多方面风险因素。结构性机会及波段性机会应当更容易形成,市场可能同时重视基本面变化及估值匹配度,这也是专业投资者更为擅长的市场环境。天风资管将继续以专业精神做好投资研究,力争创造可持续可复制的长期价值。
感谢客户、合作伙伴对我们一直以来的信赖和支持,新的一年我们继续携手前行,愿所有人都新岁平安,天从人愿。
作者简介:
冯烜,多伦多大学MBA,CFA,19年证券投研经验、其中13年投资经验,曾任汇丰晋信基金基金经理及QFII总监、中金公司资产管理部执行总经理、及兴业基金权益投资总监。现任天风(上海)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权益投资总监。
国金证券资管刘金:当下股市已具备发动结构性行情基础
复盘2022年,A股市场主要受国内疫情反复、地产困境,以及海外美联储加息、俄乌冲突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与压制。经历了先跌后涨、再跌再涨的“W”型行情,同时,全年A股行业轮动剧烈,风格不显著。
2022年,我们的主要投资策略是在控好仓位的情况下,以“游击战”形式捕捉把握机会。全年我们主要抓住了4月底-6月底以及10月底—12月初的2波反弹。其中4月底我们重点布局了新能源车和电力设备新能源两个板块。10月底开始的行情我们重点对地产、基建产业链和超跌的食品饮料板块进行了重点配置。全年其他时间由于疫情反复,间或参与了医药板块的一些机会,但仓位并不重。
展望2023年,我们认为压制市场的多重因素已经出现变化或反转,防疫政策的优化和地产融资政策持续发力;美联储加息预期也有望于上半年见顶回落,人民币汇率逐步企稳反弹。因此,我们对明年市场整体保持乐观。
具体来看:
分子端因素的变化:
第一,决策层聚焦稳增长、扩大内需。近期的政治局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等顶层设计多次提出扩内需、促消费是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向。消费对于经济重启的拉动意义不言而喻,或成为中期内市场的重要线索。随着防疫措施的优化,居民过去两年内超额储蓄的上升将在短期内支撑消费上行,而居民收入的恢复将成为中期消费增长的重要动力来源。
第二,房地产领域支持政策持续出台。融资端,支持房企融资的“三支箭”落地:第一支箭:国有六大行向优质房企提供万亿授信额度;第二支箭:支持包括房地产企业在内的民营企业发债融资;第三支箭:重启房企股权融资,恢复上市房企和涉房上市公司再融资。
在保交楼、稳民生的政策背景下,房地产融资“三箭齐发”,预计明年地产融资环境将进一步优化,供给端获得保障。需求端,央行、银保监会建立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动态调整机制,对于评估期内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和同比连续3个月均下降的城市,阶段性放宽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后续地产需求端的政策或仍有释放的空间,地产销售预计回暖,行业景气度恢复,并有望带动整个产业链复苏。
第三,疫情防控措施的持续优化。防疫政策的优化体现了政府兼顾“安全”与“发展”的决心。“新十条”奠定明年防疫政策基调,要素、人员的流动将不再受到限制,经济运行重回正轨,并快速向潜在增速水平收敛。预计在几个月内疫情高峰过后,居民日常生活将恢复常态,要素流动加快,市场信心获得提振,有望进一步带动内需增长。
分母端因素的变化:
美联储加息预期见顶回落。美国11月CPI同比增速超预期回落至7.1%,主要受能源、汽车和医疗服务影响。美联储12月议息会议如期加息50个基点,但将2023年目标利率终点上调至5.1%,较市场预期略高25个基点(一次加息)。未来或随着房租等项目的见顶下行与基数的抬升,美国通胀预计继续呈下行态势。目前市场对于美联储的加息预期已经边际见顶,未来下修的概率相对更高,这对全球资产定价分母端的压制预计将有所缓解。
参考海外看国内防疫优化后的宏观经济与市场:
参考海外各国家/地区疫情管控放开之后国内经济、生产、消费以及资本市场的表现,综合来看,放开后短期内由于疫情感染人数快速上升,景气度可能出现1-3个月(视国家大小、人口数量、传播速度而有所不同)的回落,而在高峰期过后,企业、居民的工作生活逐步恢复正常,经济也向既定轨道回归。经济方面,亚洲部分国家及地区放开后 GDP 增速有明显改善;工业生产表现不一,多数一年内呈上行趋势,但部分国家先降后升;消费市场3-6个月内均有不同幅度的反弹,尤其餐饮、出行、娱乐等前期受损严重的领域。市场指数方面,短期市场多数有所回落,3-6 个月之后部分开始反弹;前期医疗保健、必选消费表现相对占优,后续半年到1年维度成长板块如科技、通信开始回升;可选消费前期表现不一,后期多数能取得较好表现。目前国内多数重点城市疫情高峰已经度过,日常出行开始回暖,地铁出行人次以及拥堵延时指数均有一定体现,后续经济增速及消费有望较大幅度恢复。资本市场来看,前期医疗保健、必须消费板块可能表现更优,后期可选消费、科技及其他成长板块有望取得较好收益。
此外,中期来看,2022年居民存款净增加约10万亿人民币,超过过去10年之和,反映出了居民短期内的悲观预期。未来随着市场信心的恢复,居民收入恢复,预计将把多余的存款转化到消费、投资等领域。同时当前储蓄利率极低,一旦股市向好,居民存款可能会流向资本市场,因此当下股市已经具备了发动一轮至少结构性行情的基础。
在此背景下,我们认为2023年A股行情或可分为上下两个半场,先Beta后Alpha,上半场可能主要受基本面回暖与政策刺激驱动,更加聚焦于疫后修复与经济复苏,医药、消费、出行链、地产链等板块相对占优;下半场行情可能以转型升级和结构分化为主线,随着市场与基本面均已修复到位,投资者转向关注中长期空间更大/需求免疫的成长板块,重点关注新赛道、大消费和高端制造的龙头公司,看好五大安全领域——国防军工、高端制造、信创、新能源以及能源粮食安全等。
刘金,国金证券资产管理分公司权益投资部总经理,博士,博士后,高级经济师,20余年证券从业经验。曾先后就职于券商、保险资管及基金管理公司,期间从事权益投资、研究及相关的管理工作,曾担任上市公司董事。
刘金先生作为证券市场的投研老将,二十余年坚守在投研一线,注重实地调研,用脚丈量公司。刘金先生所率领的国金资管权益团队重视长期收益,投资策略多样,屡获殊荣,深受市场肯定。
东方红资产管理基金经理王延飞:紧跟高质量发展主旋律把握2023权益市场机遇
金兔迎春,万物向阳。新年伊始,首先感谢各位持有人的信任和托付。2022年,资本市场受到诸多因素干扰,对投资形成了一定挑战。展望2023年,虽然仍然面对诸多压力,但经济基本面逐步变好,预期逐步修复,估值具有比较好的吸引力,权益市场或迎来“机会之年”。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叠加国内制造产业周期、企业创新周期,我们相信,在优秀企业家的带领下,一批能够穿越周期、且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价值将不断凸显。
回首2022年,内外部环境经历诸多变化,对权益市场形成了一定压力。海外方面:俄乌冲突引发资源品价格波动,叠加前几年资本开支缩减形成了高通胀的压力;美国加息引发海外需求担忧;中美关系引发逆全球化担忧。就国内而言,疫情扰动了国内正常的经济秩序,出口受海外需求影响增长放缓,产业链外迁的隐忧出现。在这样的背景下,资本市场震荡加剧。截至2022年年末,A股主要股指均有所下跌,其中上证指数全年下跌15.13%,创业板指跌幅达29.37%。
虽然依然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双重压力,但我认为,国内经济基本面预期最差的时点已经过去,国家正在实施一系列更积极的宏观政策,我们相信国家克服困难的能力,相信经济增长的韧性,也相信优秀的企业家能够在困境中积极寻找机会。
首先,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中国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二十大报告给国家未来发展绘制了蓝图,结合二十大精神,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蕴含众多投资机会,很多行业的政策在实事求是、因时因势的优化调整并发挥作用,中国社会的主旋律仍是发展。其次,从市场估值和风险溢价情况来看,A股当前隐含的风险溢价处于历史较好位置,整体估值情况处在历史底部区域,公司回购和产业资本净增持回升。第三,疫情冲击的逐步减弱预计将使得经济逐渐步入正常状态。虽然未来仍将会面对较大的内外部环境压力,但经济依然有望实现稳健增长,而一批优秀的公司,经营状况有韧性、竞争力仍在提升,股价的波动远远超过内在价值的波动,这就为未来获得收益带来了机会,我们也相信优秀的企业家能够在困境中积极寻找机会。
展望2023年权益市场,我仍然保持信心,接下来,我会重点关注三大方向:
一是在这轮宏观环境压力下,企业经营表现仍然比较坚挺的公司。艰难时刻也是体现企业阿尔法的时候,相信具备穿越周期的能力的企业在行业复苏的时候能够体现出较好的成长性;
二是政策实事求是做出优化,回归正轨的行业。市场对行业及行业内企业的预期会随之逐步回归正轨,企业的估值也会逐步回归均值;
三是受疫情等环境影响,需求并非消失只是延后的行业。经济回归正常后,需求叠加带来的业绩增速有望超预期。
与此同时,面对中美关系的不确定性和逆全球化的趋势,我们也要关注出口占比较多的企业可能出现客户订单转移的风险。
作为一名主动管理型基金经理,我始终认为,从长期看,权益类资产相比于其他资产能够带来更好的回报。随着外部环境的逐步变化,投资框架和选股方法也应不断优化。面对不确定的未来,我会保持初心、与时俱进、苦练内功,争取给持有人带来比较稳健的回报。
最后,祝愿所有的投资者朋友们兔年大吉,安康顺遂!
简介:
王延飞,上海东方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基金经理,复旦大学管理学硕士,12年证券从业年限。曾任东方证券资产管理业务总部研究员,上海东方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行业研究员。2015年6月开始担任基金经理,现任东方红产业升级混合、东方红睿玺三年定开混合和东方红恒元五年定开混合的基金经理。
风险提示:本材料中所述内容仅供一般参考,不代表东方红资产管理的任何意见或建议,东方红资产管理不对任何依赖于本材料任何内容而采取的行为所导致的任何后果承担责任。本材料所载信息截止至【2023】年【1】月【31】日有效,前瞻性陈述具有不确定性风险。本材料知识产权归东方红资产管理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发、转载、截取或完整使用本材料所载内容。
贝莱德基金投资总监陆文杰、基金经理杨栋: 2023年中国是增长的故事,精挑细选布局优质资产
2022年投资者们共同经历与见证了充满挑战的一年:包括美联储疾风骤雨式的加息、俄乌事件、全球通胀飙升、国内疫情反复。相应地,全球股债资产均经历了双位数的下跌。面对市场的波动,我们在投资运作上采取了较灵活配置策略:以贝莱德港股通远景视野混合基金为例,在仓位调整上,面对历史经验也失去参考意义的黑天鹅事件和政策变动,我们在仓位的把握上相对右侧,以规避超越我们认知的风险。例如,我们积极发挥外资的全球投研优势,借助贝莱德全球智库对海外宏观经济及事态风险事件的分析积极应对风险,在俄乌事件及海外资金外流时主动降低仓位并规避对事件敏感度较高的资产,帮助组合有效减少了一定回撤。在行业和风格的配置上,我们也较为均衡,并没有固守单一投资主题或市场风格,注重新老经济的结合,收益来源及结构多样化;在个股选择上,组合坚持自下而上的挖掘,在各行各业中挑选管理优秀,竞争力领先,长期自由现金流能给股东带来回报的企业。
贝莱德基金陆文杰
贝莱德基金杨栋
回望2022,我们全球投资和风险管理团队一起总结了三方面的经验:一、在目前的全球经济放缓、全球政治风险高发的时代背景下,宏观环境完全可能在几个月的短时间内发生剧烈变动,投资层面需要更加开放与平和的心态,拓宽视野,反省投资惯性和其他行为偏见;二、国际政治事件对资产价格影响多元且深远,在投资过程中应将其视为常态化的风险考量,而不仅是短期事件冲击风险;三、全球已结束了长达40年的“大缓和时期”,进入了一个宏观和市场波动加剧的新格局,相应地,很多历史经验教训需要重新检视。另外,随着经济总量增长的放缓,行业和企业的发展路径也更加波动,没有一成不变的竞争格局,也没有永远坚固的护城河,鞭策我们更加勤奋、严谨,不断拓展能力圈,保持着进步的眼光去审视公司和股票。
2023年中国是增长的故事,2022年影响国内经济的两大不利因素:疫情反复及房地产疲弱的影响在今年将逐步消退,防疫政策的改善叠加地产链供给端、需求端政策的刺激,今年经济将进入复苏的阶段。相较去年,我们认为市场情绪将升温,企业盈利将有所改善,股票资产的表现将回暖。而港股因其独特的配置价值以及过去几年调整下较高的安全边际,将有望在今年体现出较大的弹性。对港股而言,除国内经济的掣肘因素逐渐消散,其所面临的海外宏观压制也将成为过去:我们预期2023年欧美经济逐渐步入衰退,美联储加息周期接近尾声,对港股市场的压制也在边际递减,而随着基本面的恢复,作为港股参与者中主导力量的海外投资者对港股市场的关注度和资金流也有望进一步回归。此外,当前港股市场从估值角度仍处于历史偏低水平,国内经济修复叠加产业政策的提振(如港股特色的互联网板块),估值有望进一步修复,迎来向上的周期。诚然,当前市场尚处于复苏的第一阶段,即预期演绎早于基本面的好转。情绪充分释放后市场将回归到对于企业盈利的关注上来,我们将沉淀于研究,关注经济修复的实质性证据即第二阶段--基本面数据的验证。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欧美经济进入衰退阶段,国际投资者总体风险偏好降低也是今年投资港股不应忽视的一点。
2023年我们将延续均衡配置,通过精挑细选布局优质的资产。着重看好内需恢复下消费板块中具备品牌力、渠道力领先的优质企业,盈利、估值双轮驱动的互联网平台,以及先进制造业、地产链条等顺周期板块,综合配置估值具有吸引力的价值股和有长期增长逻辑的成长股,持续挖掘新投资机会的同时力争做好回撤控制,以追求更好的风险调整后回报,提升客户投资体验。新春之际,衷心祝愿各位投资者朋友们春节快乐,身体健康,阖家幸福。同时,我们也感谢信任我们、相信港股配置价值的投资者朋友们,今年我们会更加努力,不负重托,全面把握港股市场“万木逢春”的抬升机会。
(注:陆文杰和杨栋均为贝莱德港股通远景视野混合基金基金经理。)
富达基金基金经理周文群:2023年中国市场否极泰来,质量回归
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环境是主导海外市场的核心因素,紧缩周期尚未结束是当前我们对海外持较悲观观点的主要原因。虽然利率快速上行的阶段已经过去,之后斜率会变缓,但粘性较强的核心服务价格对美国通胀的回落速度形成拖累,其中薪资上涨预期依然很高,叠加房租价格滞后性影响,是支撑服务价格居高不下的主要因素。因此即使上半年加息见顶后也不会很快转向,海外整体宏观环境流动性偏紧的状态不会改变。加息后不同国家地区的企业盈利增长都将有所放缓,台湾和韩国出口数据的大幅下滑也已反映出海外需求的明显回落。海外整体仍处于通胀压力持续和经济衰退升温的两难中,地缘政治冲突和逆全球化趋势持续干扰。
我们对2023年的中国经济和A股市场整体展望较乐观,预期经济将于2023年一季度企稳,二季度会有比较明显的复苏,全年看GDP大概率过5%,中国将成为全球少数实现GDP增速提升的国家之一。
中国此轮经济下行周期始于2018年一季度阶段性高点后,经历了去杠杆、贸易冲突等冲击后,新冠疫情开始席卷全球,经济于2020年一季度阶段性下探反弹后重回颓势,目前步入5年以来真正的筑底阶段。中国政策重心已重回经济增长,可以看到过去几年包括防疫、地产、平台经济等政策都有所调整,对经济活动和投资需求的压制都纷纷松绑。2022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又有决心又有操作空间的背景下政策端将持续发力,提振内需,带动经济复苏。除消费外,地产是最大的内需,因其本质上还是消费品属性,我们对地产的看法较市场更为乐观,政策对于稳定房价预期的重要性凸显,判断后续进一步放松势在必行,短期内销售额30-40%的急剧下滑已包含非常悲观的预期,情绪会有所修复。中国后疫情时代和海外的经历将有何种差异是目前市场讨论的重点,需要持续关注。展望未来我们认为国内潜在的风险点仍在通胀,过去三年受疫情过度压制的需求释放后,消费品特别是服务类会面临价格抬升的压力,同时叠加劳动力供不应求带来的工资上涨预期。
策略:精选高质量股,布局经济复苏,关注高波动性风险
虽然近期防疫放开导致全国各地确诊人数都不断增加,短期内将继续影响居民情绪和消费场景,但我们认为市场对此已有充分预期,不会因此有过多的调整。目前市场相对淡化短期基本面因素,聚焦中长期,经济复苏预期下近期A股市场低位反弹,宏观相关性较高的顺周期品种表现突出。后期需要验证宏观复苏的强度和可持续性。
预计外资流入在经历了2022年大幅放缓之后,将在2023年加快流入。受海外需求增速回落影响,出口拖累,经济恢复也会有反复。预计年内股票市场波动率依旧较大,注重估值的安全边际尤为重要。我们相信在经济恢复出现反复的时候,政策端会进一步发力,稳定预期。预计全年市场震荡向上。
宏观弹性较大的品种大概率跑赢市场,策略上围绕“经济复苏”主线进行布局,主要是消费、地产和基建相关产业链等。在外部冲击风险比较明显的情况下,复苏不会一帆风顺,需要关注个股风险收益比,灵活操作。长期来看,我们也看好有长期成长空间的高端制造,医药等板块,在市场波动的时候择机介入。
市场风格方面,A股市场2018年以来完成了价值到成长再到价值的切换,高质量风格在经历了近5年的颓势后将在2023年重新回归。个股层面我们将继续精选具有可持续的高净资产回报率、稳健的财务表现、可靠管理层及良好企业文化的高质量公司。
Copyright © 2008-2020 【启盈配资】广东天雄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粤ICP备18158468号-1 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