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金报记者 方丽 陆慧婧
刷屏了!“混合估值”正成为大资管圈中的“流行词汇”。
在多家基金公司推出混合估值基金之际,银行理财子公司也在不约而同地推出旗下混合估值理财产品,成为市场关注点。
据记者了解,近日工银理财推出旗下首只混合估值法理财产品,平安理财、兴银理财近期也将混合估值理财产品作为元宵节“主打”产品推向市场,浦银理财近段时间推出的恒利稳健、悦鑫利固收封闭式系列理财产品也基本上都是混合估值法理财产品。
所谓的混合估值理财产品是指两种估值方式(摊余成本法和市值法)相结合,部分资产采用摊余成本法进行估值,部分资产采用市值法进行估值的理财产品。
多位业内人士看来,混合估值理财产品是在经历债市大震荡之后,为了满足投资者对于低波产品的投资需求,银行理财子公司推出的稳健型产品。混合估值产品并不意味着不存在风险,当持仓的采用买入持有策略债券出现发行人违约等事件时,管理人需及时进行减值会计处理并确认损失准备,相关处理将在产品净值中及时体现。此外,混合估值产品均带有较长的封闭期,投资者也要考虑自己的资金流动性需求。
多家银行理财子公司推出
混合估值法理财产品
2022年底的债市风波至今还让人记忆犹新。当时在债券市场大幅波动之下,不少银行理财产品净值遭遇不小回撤,为了顺应投资者对于稳健低波动产品的投资需求,近期,多家银行理财子公司陆续推出混合估值理财产品,以满足市场需要。
近日,工银理财推出旗下首只混合估值法理财产品——恒睿睿益固收增强封闭式理财产品,产品期限511天,其中,A份额初始计划发行量20亿元,B份额10亿元,该产品募集期仅6个工作日,已于2月1日顺利募集结束。
据了解,该产品风险等级为PR2,产品设计采用混合估值法,产品投向的60%-80%固收资产以持有到期为投资目标,采用摊余成本法估值,有效降低产品净值波动;20%-40%资产以灵活交易为投资目标,采用市值法估值,通过调整久期或波段操作充分抓住市场机会;0-10%权益及衍生品类资产以绝对收益为投资目标,以低波动优先股作为优质打底资产,辅以量化策略,通过增强版固收投资进行收益增厚。
事实上,不仅工银理财,平安理财近期在发行市场上也“主打”一款混合估值理财产品——平安理财新启航第18期十四个月封闭理财产品,该产品将不超过49%资金投资于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优先股、权益类、混合类资产管理产品不高于20%,剩余资金投资于标准化债权类资产,而在标准化债权类资产中,超80%的债券资产采用期限匹配持有到期策略,以票面利息为核心收入来源,按照摊余成本法估值,另外不足20%债券资则以市值法估值。
除此之外,浦银理财旗下恒利稳健、悦鑫利固收封闭式系列理财产品也基本上都是混合估值理财产品,产品定位中长期限的低波稳健,以悦鑫利固收封闭式B款为例,该产品投资的标准化债权类资产中,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的标准化债权类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分类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的标准化债权类资产以摊余成本计量并逐日计息。
兴银理财近期正在发行的“万利宝悦动纯享14M封闭”也是一款混合估值理财产品,投资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的并持有到期的债券,可使用摊余成本计量,除此之外的标准化债权类资产则以公允价值计量,
丰富理财产品线
市场波动之下低风险产品需求旺盛
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银行理财子公司此时纷纷布局混合估值理财产品,一方面是紧跟金融创新发展的步伐,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满足目前市场上对于低波动稳健型理财产品的投资需求。
浦银理财产品部专家就表示,2022年11月份至年底,国内债券市场遭遇了近年罕见的大幅调整,对底层资产主要配置了市值法估值的债券产品造成了较大冲击。随着市场情绪持续发酵,大面积赎回压力导致的集中交易进一步加剧了产品净值回撤,市场上部分银行理财产品出现了未达基准兑付或周期内破净的现象。与此同时,市场上对净值稳定性较高的银行理财产品的需求也进一步扩大。
为了顺应市场需求,提升产品持有体验,满足投资者对于低波产品的迫切需求,不少银行理财子公司推出混合估值的稳健型产品。
普益标准研究员赵伟也称,银行理财子公司选择在此时布局这类产品或有以下两方面的考量:首先,在经历2022年的两次“破净”后,投资者对理财产品“稳”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多家理财公司都推出了采用摊余成本法估值的理财产品,有效降低了市场波动对理财产品带来的影响。其次,在疫情放开后,市场逐渐平稳,理财产品净值保持稳定,混合估值理财产品能够在维稳的同时为投资者博取更高的收益,从而留住并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师刘银平也坦言,2022年理财产品经历多轮净值下跌潮,投资者理财收益不理想,对银行及理财公司的投诉量增加。银行理财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不高,过去习惯购买收益稳定的理财产品,理财公司推出摊余成本法及混合估值理财产品,也是为了迎合客户需求。
格上财富金樟投资研究员蒋睿也表示,一方面,混合估值理财产品是金融创新发展的产物之一;另一方面,2022年11月后净值化理财产品净值波动剧烈,导致债市负反馈,为满足对净值波动极为厌恶的客户在转型过渡期的产品需要,缓释短期资管新规对理财市场的冲击。
混合估值法优劣势明显
究竟混合估值理财产品有哪些优势?其实顾名思义,所谓的混合估值理财产品是指两种估值方式(摊余成本法和市值法)都可以采用,部分资产采用摊余成本法进行估值,部分资产采用市值法进行估值的理财产品。
浦银理财产品部专家就解释,从名称上容易理解,“混合”估值理财的特点在于产品净值估算方法的多元化,即部分资产采用摊余成本法进行估值,产品运作期间的净值相对平稳;部分资产采用市值法进行估值,可通过资本利得增厚收益,攻守兼备。
“此类产品的优势也主要来源于资产的混合配置。一方面,摊余成本法估值的资产收益表现主要来自票息收益,收益相对固定。故能在保证一定收益的同时,净值回撤和波动较小。另一方面,若在市场持续走牛的行情下,市值法估值往往可以更多获取资本利得的收益。”上述人士表示,而混合估值的理财产品吸收了两者的优势,相较全部使用市值法估值的产品会更加平稳,收益更加稳健,同时相较纯摊余的理财产品,配置策略和收益来源更加丰富。
普益标准研究员赵伟也表示,混合估值理财产品的指的是将市价法和摊余成本法混合起来进行估值的理财产品,该类产品的较大部分资产采用摊余成本法估值,较少资产则采用市价法进行估值,其中摊余成本法是按照票面利率考虑其买入时溢价或折价,在其剩余期限内摊销,每日计提收益,波动更加平缓,而市值法则随投资标的净值上下波动。
“相比于采用单一市价法估值的理财产品,该类产品的估值波动更平稳,在净值波动较大的情况下能有效稳定投资者的信心;而相较于单一采用摊余成而言,该类产品能在净值稳定的情况下博取更大的收益。”赵伟直言。
格上财富金樟投资研究员蒋睿也表示,与纯市值法理财产品相比,混合估值理财产品的净值波动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与摊余成本法理财产品相比,混合估值理财产品的投资范围有所增加,有利于抓取市场中的交易机会。劣势也较为明显,具有封闭期,不适合做流动性管理,摊余成本法估值部分资产的风险可能不会及时反映出来。
对于这类产品适合的投资者,蒋睿认为,这类产品适合稳健偏保守的长期投资者或有债券资产配置需求的机构投资者。
“这类产品适合风险偏好较低,追求资产保值、稳健投资的投资者,也适合更高风险偏好的投资者将其作为大类资产配置中的压舱石。”浦银理财产品部专家也表示。
普益标准研究员赵伟更是表示,根据该类产品的特征,其比较适合那些对净值波动比较敏感但是又希望在行情上涨时不至于踏空的投资者。投资者在选择该类理财产品时,应综合考量产品投资风险、流动性和收益水平,购买与自己需求相匹配的理财产品。
或成为银行系理财产品中
一个重要分支
对于混合估值理财产品能否成为银行理财子公司未来产品布局的主流,业内人士却持不同的看法。
上述浦银理财产品部专家认为,由于银行理财的投资者风险偏好结构以低风险和较低风险居多,在全面落实资管新规的大背景下,混合估值产品相对纯市值法产品表现更平稳、净值波动更小,也更有助于帮助投资者们度过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的阵痛期。混合估值产品未来或将成为银行系理财产品发行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分支。
他表示,另混合估值的产品推出丰富了理财产品线,短期内有助于缓解银行理财在债市调整期间规模持续下跌的困境,积累客户信任,稳定基本盘,进而实现资产管理规模的复苏和增长。
普益标准研究员赵伟也较为乐观,混合估值理财产品结合了摊余成本法估值理财产品和市值法估值理财产品的优点,在未来有望加大发行,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其一,银行理财产品的主要特点体现在一个“稳”,虽然单一摊余成本法估值受市场波动影响小,稳定性较强,但是仍有其局限性,资管新规第十八条明确规定采用摊余成本法估值需要符合以下条件之一:“资产管理产品为封闭式产品,且所投金融资产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的并持有到期;资产管理产品为封闭式产品,且所投金融资产暂不具备活跃交易市场,或者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也不能采用估值技术可靠计量公允价值。”
其二,随着理财公司自身投研能力的增强、投资策略选择更加得当,以及后疫情时代的市场行情逐渐向好,推出混合估值理财产品,能够满足不同投资者的多样化投资需求。
不过,格上财富金樟投资研究员蒋睿认为,混合估值理财产品未来的发展空间还是可以期待的,在资管新规净值化过渡期内无疑是较好的理财品种,而且这类产品的受众客户群体较多,整体的发展空间还是可以期待的,只是未来理财产品的大趋势是净值化产品,混合估值理财产品和摊余成本法理财产品次之。
“混合估值理财产品不太会成为未来产品发行的一大趋势,理财产品的大趋势应该还是以净值化产品为主,主要原因是采用摊余成本法估值的产品本身就要受到诸多限制,预计混合估值理财产品也会遇到发行数量及规模等方面的限制。” 蒋睿表示。
此外,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师刘银平认为,这类产品未来空间,一方面要看采用混合估值的理财产品的净值波动是否能符合金融机构及投资者预期,另一方面也要看监管方面的态度,从打破刚性兑付、投资者自负盈亏来看,监管仍是鼓励金融机构采用市价法估值方法。
编辑:舰长
版权声明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
Copyright © 2008-2020 【启盈配资】广东天雄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粤ICP备18158468号-1 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